历史

婚姻挽回

  

1584年,大明的寝宫内,万历皇帝正在与郑贵妃嬉戏打闹。不料,郑贵妃的面色却难看起来,她哀求道:“陛下,臣妾有孕在身,实在不宜追逐嬉戏!还望陛下成全!”不久后 ,朱翊钧才发现自己闯下了大祸!

郑贵妃,原名郑梦境,是大明朝相当有名的妃子。她自入宫后,便长期深受明神宗朱翊钧的宠爱。一直到死,她都是朱翊钧最宠爱的妃子。究竟是什么使得朱翊钧对她始终念念不忘呢?

这还要结合明神宗的早年遭遇和郑贵妃入宫谈起。

1581年,在张居正的建议下,明神宗朱翊钧指示礼部安排遴选九嫔。

1582年,郑氏凭借过人的姿色成功地入选九嫔,而且位列第二,可以说地位已是十分高了。

毫无疑问,美色是郑氏得到朱翊钧宠幸的重要因素。但是,仅仅依靠美色,还不足以解释郑氏长期受宠的原因。

在郑氏入选九嫔的同一年,还发生了一件大事,那就是张居正逝世,张家被朱翊钧抄家。

朱翊钧登基称帝时,张居正辅佐登基有功。在李太后的下,他不仅是实际掌权者,还是朱翊钧的老师。

据说,朱翊钧的母亲李太后十分严苛。朱翊钧不读书的时候,她就要求朱翊钧长跪。每次上朝前,她都会早早地来到朱翊钧的寝宫,叫他起床,抓紧时间洗脸参加朝政。

另一边,张居正扮演的也是“严父”的形象。他要求朱翊钧孝顺母亲、勤奋读书、节俭自律、体恤万民,还要他不要沉迷于女色,可以说充满了禁欲色彩。

可以看出,年少即位的朱翊钧同时活在母亲和张居正的阴影下,面对的都是一些繁文缛节,难以有自己的想法和空间,十分压抑。

待到张居正逝世,朱翊钧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怒火,趁着大臣们的跟风举报,他抄了张家,瓦解了张居正的残余势力,真正掌控了大权。

也是在这一年,朱翊钧终于不用再压制自己的欲望。

此时,郑氏早早就看穿了这一点。她意识到,只有牢牢抓住皇帝的心,她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。

与那些普通妃嫔不同,郑氏不仅利用自己的外貌来获取朱翊钧的宠幸,还以天真浪漫、纯洁真诚的形象出现在朱翊钧面前。这对于朱翊钧很有吸引力。

站在朱翊钧的角度,受够了繁文缛节、条条框框、虚言假意的他,显然更喜欢郑氏这种不受约束的性格。

此后发生的事情则更加强化了朱翊钧对郑氏的宠爱。

1583年,郑氏生下云和公主,朱翊钧大喜,不仅给女儿取名为轩姝,还取了15万两银子来给女儿庆生。郑氏也晋升为德妃,成为九嫔中第一个封妃之人。

1584年,郑氏再次怀孕,由此晋升为贵妃。地位升级之快,堪称神速。

不过,这一次,郑氏就没那么幸运了。还在郑氏怀孕期间,朱翊钧就按耐不住内心的燥热,与郑氏嬉戏逐闹,最终导致郑氏伤身,孩子夭折。此事最终成为了二人的心病,郑氏因此埋怨朱翊钧,朱翊钧也心中有愧。

1586年,郑氏再次怀孕,生下福忠王朱常洵。有了上次的事情,郑氏便利用朱翊钧的愧疚之情,请求他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。朱翊钧欣然应许。

据说,在大高玄殿,有真武香火,许愿颇为灵验。朱翊钧便带郑贵妃来此许愿,立下盟誓,并写下手书,立朱常洵为太子,封于玉盒之中。

如此,我们便可以看到,事情发展到这里,浪漫爱情剧的要素就都凑齐了。

貌美如花、性格天真浪漫的女主郑氏,碰到了出身豪门但是性格敏感脆弱的朱翊钧,二人一见钟情,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。

就在二人你侬我侬的时候,男主朱翊钧却因为一己之私,闯下了大祸。等到男主意识到事情之后,已经无可挽回,心中十分愧疚。

万万没想到,这个时候,女主却选择了原谅男主。二人和好如初,还定下了盟誓!

要是按照电视剧的走向,后面肯定是一片美好时光。可是这现实,要冷酷无情的多。

围绕太子立位之事,朱翊钧最终和大臣们斗争了长达15年之久,最终以朱翊钧妥协结束。1601年,朱翊钧立朱常洛为太子,朱常洵没能成功上位。

面对自己的失败,朱翊钧对文官集团愈发失望,便干脆每日在宫中与郑贵妃作伴,不理朝中政事。

1618年,王皇后逝世,朱翊钧却拖延皇后葬礼,打起了给郑氏进封为皇后的主意。这一次,朱翊钧又没能如愿。

1620年,朱翊钧驾崩。临别之际,他依旧嘱咐礼部给郑氏进封为皇后,并一反常理,称郑氏为朱常洛的母亲。不过,这一切都随着朱翊钧的逝世烟消云散。

纵观朱翊钧和郑贵妃的种种经历,朱翊钧当真算得上痴情之人。后宫佳丽三千,他却独独偏爱郑氏。立子不成,又欲给郑氏立为皇后。虽然两件事情都没做成,但是也算尽心竭力。只是,郎有真情,妾未必有真意。

无论是立太子之事,还是立皇后之事,都很难让人相信郑贵妃是无辜的。最致命的一点在于,这两件事都是对郑贵妃有利,对朱翊钧不利。堂堂一国之君,与大臣们撕破脸,总是不好的。郑贵妃却不理这一点,只是执着于自己的私欲。如此这般,实在是很难相信她是真心对待朱翊钧的。

往事如尘埃,到底是真是假,也许只有郑贵妃自己心里清楚了吧。
#历史# #奇妙知识季# #我要上微头条#

  

标签: 婚姻挽回